2021年4月10日,第八届中国呼吸支持技术会议暨第二届重症肺炎论坛在美丽的江城武汉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有近6000人次同时注册报名参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3.4万人次。
大会的学术内容涵盖了危重症患者最为常用的呼吸支持技术,
包括:常规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气道管理等技术外,还包括ARDS 的诊治、镇痛镇静、营养治疗、早期康复、介入肺脏病学等。
其中,“营养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了备受呼吸领域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会议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孙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蒋进军教授共同主持了“呼吸重症营养治疗专题会”,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谢菲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的黄絮教授作了临床营养治疗相关的精彩发言。
首先,孙兵教授从“肠内营养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呼吸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基础治疗手段”的现状引出了有关呼吸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话题。
谢菲教授围绕“呼吸危重症患者喂养流程”展开了临床营养治疗实践的讲座,强调了呼吸领域的医护人员应重视临床营养治疗,通过制定科室内的“呼吸危重症患者喂养流程”,来提高临床营养实施规范化实施。
黄絮教授介绍了国内外重症领域的营养科研新进展,国际指南1多次证实了肠内营养能够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时不仅提供了营养底物,同时也起到了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菌群异位从而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治疗作用。
这一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国内营养领域学术奠基人黎介寿院士提出,近年在国内专家的最新研究中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202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匀教授团队的研究中指出,短肽型肠内营养可显著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风险。
黄絮教授又从国内重症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早期(48h内)肠内营养启动率低、7天内肠内营养达标率低等。并且公布了由中日友好医院詹庆元教授牵头的“中国大陆地区呼吸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计划,
此研究旨在建立呼吸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数据库,获得国内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营养风险、营养实施的方式、营养目标、营养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规范化实施及临床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思路。
最后,蒋进军教授对于会议内容做了精彩点评,再次强调了肠内营养治疗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重要意义;
只要肠道有一点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好它。利用好危重症患者的肠道功能,能够救治更多呼吸危重症患者。